要除掉雜草,
不如讓雜草生長更有意義,
有效地利用雜草,
這是農(nóng)民應(yīng)走的道路。
所謂不除草論,
換句話說就是雜草有用論。
一切植物都有發(fā)生的原因和發(fā)展的過程,
每一種植物都有它的作用,
一切的植物都朝著促進地表土壤肥沃的方向發(fā)展。
12年沒除草的果園會是什么樣子?
大多數(shù)人想到的是:
雜草叢生,草比樹高,
果樹凋敝,人根本走不進去,
但是這家位于臺北東勢的果園可能會出乎你的意料。
園主叫劉興健,
他的果園12年不用除草劑也不割草。
各種草和果樹在這片“小森林”里和諧相處,
野草綠意盎然不雜亂,高度僅及膝;
細看土壤,很久沒施肥,
卻黝黑肥沃又松軟,果樹也欣欣向榮。
劉興健之前也是按照一般的方法種植果樹,
施肥、除草,果園除了果園少有別的生物。
直到一次地震之后,
由于他的孩子受到驚嚇,
一進房子里就哭,
全家整整一個月只能睡在屋外的車上。
這時他想到,
向大地索取得越多,
大地的反撲,會越來越嚴重。
于是,他開始向有機耕作轉(zhuǎn)型。
剛開始做草木共生那幾年辛苦。
移草的辛苦還是其次,
主要是家人的反對和鄰居旁人的眼光。
草留這么長,他的丈人來看了以后說,
“你這里面,都可以藏老虎了!”
“你是怎樣,要放著荒?”
他老婆也看不過去,
一個人跑去園子里的草割光。
要堅持下去,不容易。
草是農(nóng)民恨的東西,
但是你噴除草劑,會對土地造成巨大的傷害。
不只是草死掉,里頭所有的生物都會死掉,
這塊地也就等于死掉了。
劉興健的父親把這塊地給他的時候,
狀況很糟,土地硬硬、黃黃的,
幾乎沒有蚯蚓。
連草都活不了,還能種出什么好的東西?不可能的。
就這樣,劉興健頂著巨大的壓力,
將他的“草木共生”堅持了下去,
幾年之后,果園土壤里的腐殖質(zhì)越來越多,
土壤又黑又松,
而且聞起來的味道是香的,
你聞過土的香氣嗎?
土地如果失去了制造植物所需養(yǎng)分的能力,
就要額外補充很多東西下去,成本反而增加。
讓草在這片土地上自然生長,
并加以引導(dǎo),
可以把農(nóng)民恨的東西,
轉(zhuǎn)變成有利的東西。
留草的好處非常非常多,
可以保濕、吸熱控溫,制造有機質(zhì)。
下大雨時,泥土和肥料不會流失。
如果沒有草,不管施什么肥到土里,
七、八十可能都會流失掉,
尤其是山坡地。
有些人會說,若不除草,
你施的肥不就都被草消化掉了?
劉興健卻笑著說:“草有長腳嗎?它吃多少,就會反饋多少!
劉興健的“草木共生”理念,
倡導(dǎo)與雜草化敵為友,
保留果園里自然生長的草,
不割,也不打藥,
只用“碾壓”的方式對其進行控制。
進園工作前,開搬運車在園里繞一圈,
把草都壓平。
剛開始的階段要忍耐讓草長得長一點,
大概要到腰部,壓下去才會倒。
壓幾年以后,草就長不高了,
就像人一樣,老了就長不高。
草長得越長、質(zhì)地越軟,
就可以壓得更貼近地面。
壓平以后,伏倒的草就慢慢腐爛,
成為的土壤有機質(zhì)來源。
草相的選擇也是重要的。
有些草不易壓倒,或是會干擾工作,就不適合留。
所以剛開始要做草木共生,
要辛苦個兩、三年,把某些種類的草移除掉,
比如牛筋草、臺風(fēng)草、大花咸豐草和藤蔓類等。
觀察草的變化,可以看到大自然生態(tài)的演替,
一年河?xùn)|一年河西,每年的草相都不一樣。
這年的溫度、濕度適合哪一種草,它就會特別旺盛。
通常農(nóng)民會怕這么多草引來害蟲,
但只要草類多元,
就什么蟲都來,會互相制衡。
也不用太擔(dān)心蟲會來吃樹上的東西,
蟲有草可以吃,它也懶得上樹。
要除掉雜草,不如讓雜草生長更有意義,
有效地利用雜草,這是農(nóng)民應(yīng)走的道路。
所謂不除草論,換句話說就是雜草有用論。
一切植物都有發(fā)生的原因和發(fā)展的過程,
每一種植物都有它的作用,
一切的植物都朝著促進地表土壤肥沃的方向發(fā)展。
若土壤中沒有微生物,地上不長雜草,
地球表面也就不可能形成肥沃的土壤。
因此,雜草并不是毫無意義的存在。
草根深扎到土壤中,使土壤變得疏松,
根系死亡后又增加了土壤腐殖質(zhì),
促進了微生物的繁殖,肥沃了土壤,
繁殖了蚯蚓和鼴鼠,
雜草成為土壤生存不可缺少的有機體。
文章來源:鄉(xiāng)儂